发布时间:2024-10-12 13:33:32 来源:开发测试 作者:天怒
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,被猜忌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,被误解办欢迎点击上方的被猜忌“水寒说语文”关注。
2024年第六十九期(总第839期)
【按】本文发表在《语文报》初中版2024年第14期的被误解办“校园风向标”专栏中。转回到我的被猜忌公众号上来,留下一个发表的被误解办古色古香印迹。被猜忌,被猜忌被误解,被误解办这可以说是被猜忌人生常态,不只是被误解办学生会遇到,成人也会遇到。被猜忌那该怎么办呢?
敬爱的被误解办水寒老师:
您好!
我好像天生就是被猜忌那种“招黑”体质。比如,被误解办一次,被猜忌同桌犯错,老师发现后找我了解情况,我说了他的好说歹说很多优点,但他却认为是我向老师告了黑状。还有一次,学校考试题和我头几天复习时刷到的一套题几乎相同,结果得高分却被老师认定作弊。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,虽然我知道清者自清,但被猜忌被误解的滋味真不好受,我该怎么办呢?
——苦恼中的默涵
亲爱的默涵同学:
你好。
看了你的来信,我要对你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。确实这种猜忌和误解让人很受伤。但是,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,猜忌和误解就像人的影子一样,会伴随着人的一生,没有人能完全摆脱它们。因此,枝叶扶疏一定意义上可以说,猜忌和误解是每个人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。
这里我想要和你分享一首唐诗,来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猜忌和误解。
放言五首(其三) 【唐】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 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 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 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谁复知。
白居易在诗中要告诉世人,不要通过钻龟与祝蓍占卜这样的手段来解决。“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”看是赏心悦目不是真玉就要用火烧,真玉烧三日不热。豫木章木长得很像,要生长七年之后才能分辨清楚。其实这两联就是在表达我们熟悉的一个意思: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
“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”这是两个典故,值得展开来说一说。
周公是西周的开国元勋,早年辅佐武王伐纣,武王去世后,年幼的周成王登基,周公被委以重任,统摄朝政。然而,当时管叔、不分彼此蔡叔、霍叔等大臣打算趁着主少国疑,图谋不轨。但他们又比较忌惮周公,于是四处散布流言说周公独揽大权,有取代成王自立的野心。随着流言越传越广,连周成王不免也对周公产生了怀疑。于是,为了自身的安危,周公辞去相位,到自己的封地去避祸。
后来,趁着周公去职,管叔、蔡叔、霍叔等人发动叛乱,翻山越岭他们打算推翻周成王。危急时刻,周公临危受命,率军平叛,最终打败了叛军,巩固了周王朝。由此,周公篡位的流言也就不攻自破,周公也得以名垂青史。
王莽是西汉末期的权臣。他借姑母王政君的势力独揽朝政。在篡夺皇位之前,他一直努力打造为人谦恭,清正廉洁,礼贤下士的人设。汉平帝去世后,他通过王政君指使别人推荐自己当上了“假皇帝”。空口无凭当时朝中大臣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他,谁知道上台四年之后,他就把汉朝改成了新朝,大家眼中的忠臣,原来是个谋朝篡位的大奸。
设想当初周公在饱受流言蜚语之时,就被杀或是病逝,那很可能落下了叛臣贼子的骂名。王莽如果在代汉称帝之前就去世,就没人知道他的野心,说不定还会留下公忠体国的美名。这正是:“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?”
从这首诗不难看出,白居易认为,要想消除猜忌,消解误解,时间是不解之缘最好的答案,一切都不必太着急。
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中,有一段话也非常值得揣摩。
君子能为可贵,而不能使人必贵己;能为可信,不能使人必信己;能为可用,不能使人必用己。故君子耻不修,不耻见污;耻不信,不耻不见信;耻不能,不耻不见用。
这段话的意思是:君子能够做到品德高尚而可以被人尊重,但不能使别人一定来尊重自己;能够做到坚守信用,但不一定要别人相信自己;能够做到多才多艺而可以被人任用,但不必一定要别人任用自己。所以君子以道德不修为耻,而不以被人污蔑为耻;以不讲信义为耻,敲锣打鼓而不以不被人信任为耻;以没有能力为耻,而不以没有得到任用为耻。
这段话揭示了一个的人生真相,面对别人的种种评价,甚至是猜忌和误解,我们能做什么呢?唯有丰富自己,修炼自己,提升自己而已。希望我的这些思考,能对你有所启发,帮助你从被猜忌,被误解的痛苦泥潭走出来。
我的视频号,持续更新中,欢迎关注。最近开始讲《古文观止》的公益课,有兴趣的杯水车薪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、视频号,来听一听。
欢迎关注我的新书《用减法教语文》,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。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:
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:《减法教育》,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:
图片来自网络,如涉版权,请联系删除
欢迎分享,若公众号转载,请联系授权
相关文章